以下為最近幾則房市新聞,看完後筆者對台灣房市持續保持審慎樂觀態度,畢竟行情總在多空認知分歧時成長,趨於一致時崩落。
-----------------------------------------------------------
(1) 7月大台北地區房屋委售量萎縮
〔自由時報記者簡明葳/台北報導〕
新聞重點節錄: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表示,從奢侈稅議題發酵後,台北市在3月一度出現委售量高峰期,相較今年1月大增58%後,隨即持續萎縮至今,7月減少24%,而新北市在3月相較1月委售量縮減6%,之後一路下滑,至7月已經銳減45%,修正幅度已經大於台北市。
新北市委售降幅較大,但是區域分佈平均,台北市則以大安、信義、中正、南港、內湖等區,屋主惜售心態較明顯。而市場上1000萬元以下物件依然熱銷,導致惜售物件也以高價產品比例較高。
簡評:
奢侈稅的實施其實最考驗的其實是仲介公司,因為既然量縮是事實,要達到成交的目的更是難上加難。
最近筆者有一間六百多萬的物件賣出,該仲介公司(加盟店)買方跟我們的服務費加總不到2%,真的很慘。
以前這種低總價的物件拿個3%多是很正常的,也證明了仲介為了成交是多麼的流血殺價競爭。
(2) 大台北預售新成屋 投資客退場
(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2日電)
新聞重點節錄:
房仲業者統計,台北市市中心預售屋及2年內新成屋成交佔比,由5月奢侈稅前「逃命潮」13%,滑落至6月的6%;市郊區跌幅更明顯,由33.1%跌至8.9%;新北市6區也由24%降至9.8%。
永慶房仲指出,雖然7月份預售屋及2年內新成屋佔比稍有提升,但台北市市中心中古屋成交佔比仍高達92.6%,台北市郊區及新北市6區各有90.2%及90.1%的比重。
永慶房仲集團研展室協理黃增福表示,受到奢侈稅和對投資客炒作預售屋查稅的影響,房屋市場主力買盤轉向首購及換屋族群。在買賣雙方投資客都大量退場後,首當其衝受影響的是受投資客喜愛的預售屋及新成屋,其中屋齡2年內的新成屋,因符合奢侈稅課稅條件,影響最大。
簡評:
大台北地區除了幾個供給量大或開發中的區域之外,投資客本來就是以中古屋交易為主,所以並沒有改變什麼事實,看到這則新聞其實不必過於緊張。
(3) 奢侈稅陰霾消 7月房市回穩
工商時報【記者蔡惠芳/台北報導】
新聞重點節錄:
信義房屋昨天公佈7月中古屋市場統計,顯示已較6月增加約17%;房價部分,主要都會區中古屋房價仍維持高檔盤整的格局,首善之都的台北市,因為平價區的交易量增加,拉低整體平均房價,較上月減少約3%。
反觀受奢侈稅影響有限的桃竹地區,房市交易狀況相當平穩。
此外,在中古屋市場主要客層結構中,自住客已成為撐盤主力。7月除一部分置產型的客戶外,成交的買方大部分都屬於自住需求。至於台北市整體中古屋房價表現方面,7月每坪平均約54萬元,較6月的每坪55.6萬元,罕見的小幅回跌3%。
簡評:
為什麼第一個新聞與這則新聞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1. 第一則新聞說的是委託量,這則是買賣成交量。若先不論統計數據是否反應事實,委託量縮但成交量增就表示:雖然買方能選擇的標的減少但還是持續購屋,可見其需求之強烈。
2. 第二是各別仲介公司的統計數字差異。信義房屋本來就是大台北地區房仲業的龍頭,在這個渾沌不明的狀況下,一般買賣方更是會選擇值得信賴的大品牌來完成交易,因此信義房屋的業績表現與數字自然就會較第一則新聞中的住商不動產為佳,也因此衍生出不同的結論(即使現在住商的大股東與信義是同一批人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