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新聞簡評 - 實價登錄 = 實價課稅?


















實價登錄的相關政策日前已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有人說之後緊接著就是實價課稅的來臨,也有人說政府為了往後的選舉考量應該不敢對全台數以百萬計的屋主加稅。

所以到底該如何判讀實價登錄政策背後的考量呢?



不動產交易低稅時代 漸入歷史   
【聯合報/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

新聞重點節錄︰

從事保險業的李俊德認為,實價課稅只是早晚的問題,未來民眾稅負成本增加,會影響購屋意願,只怕房價沒降,稅還增加

信義房屋說,目前課稅雖然不以「實價」為基礎,但長期來看,國內不動產「低稅」時代將逐漸走入歷史,未來持有稅、交易稅的課徵基礎會更貼近市價。

不動產仲介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李同榮表示,實價登錄是好事,可提供民眾交易資訊讓其判斷,但是資訊透明不等於房價合理化,政府將來還是會朝實價課稅邁進,不然就是笨蛋



簡評︰
在之前的文章新聞簡評 - 政府的稅務陷阱 裡面,筆者有提到政府需要維持高房價的誘因,就是希望能透過高房價將稅基墊高,並期望能從房地產項目課到高額的稅賦,以彌補國家財政赤字的不足現象。

實價登錄也因此誕生
但是對於衍生出的實價課稅議題,輿論大概分為兩派,第一派認為政府為了選票考量不可能得罪80%以上的屋主,所以實價課稅不會實施;第二派人覺得"實價登錄"是"實價課稅"的前製作業,兩者密不可分,因此一定會實施實價課稅。

筆者認為兩者都對,但都不確實,為什麼呢?
實價登錄其實是挑戰了台灣房地產市場這幾十年來的根本運作原則,要大幅改變現況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並不低,一般的政府不太可能無緣無故搞一個實價登錄這種大工程, 一定是有背後目的性的考量,而實價課稅是之後最有可能的方向


但是政府也不是笨蛋,它也知道以實價課稅之名大舉課稅會造成民眾多大的反彈,但房地產相關稅賦的確是很肥美的區塊,到底該如何取捨呢?

筆者認為政府最有可能的做法如下︰
1. 利用實價登錄實施後的數年時間廣泛、全面地蒐集全國各地的成交資訊

2. 充分掌握資訊後,開始累進式的微調公告地價與公告現值等數據,慢慢拉近公告與實價的落差

這是筆者最有邏輯以及最符合政府利益的調整方式,一來不會大張旗鼓地課稅使民眾反感,並且也達到了課稅、加稅的實質目的,是所謂一舉兩得。

低稅率的時代確實已經過去,但相關稅賦也不會短時間內漲太多,有屋階級不必過度恐慌。

但稅務慢慢在增加已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在購屋時不妨將每年要繳交的稅費併入成本的考量範圍內,這樣才不至於高估了自己的購買力,造成買屋之後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