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中產階級真的換不起房子嗎?



中價位房消失 中產階級換不起屋


轉自本期商業週刊 - 失速中國
房價高漲已經是全民共識,但一般人沒注意到的是,這普遍漲價當中,背後隱含著是房市越來越分眾,房價也走向越來越極端化的現象。

目前中間價位的房子漲價速度高於低總價房,也就是說,中間價位房子正逐漸「消失」,換屋族即將面臨一個艱困的局面。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指出,三、四十坪的房子原本是一般中產階級換屋族的首選,但房價不斷上漲,一般上班族賺錢速度根本追不上,即使坪數沒變,仍然買不起。

他表示,因單價越高的房子漲越多,換屋族原持有較低總價的房子,漲幅不如中高總價房,絕對金額的差距更大,這是換屋族目前遇到的困境。永慶房屋研展室協理黃增福也指出,房價漲到此階段,除非買方可接受更舊的房子,或換到郊區,否則是「換不回了」。

整體而言,台北市的房價將走向更極端分眾化,小坪數、低總價房因為市場剛性需求強,首購容易入手,加上轉手性較好,成為房市熱門產品;豪宅則因需求遠超過供給,市場熱度也高。而卡在中價位困境的換屋族,則成了最苦悶的一群人。



簡評
筆者認為這篇文章最重要就是紅標的那五個字,台北市的房地產物件總價呈現極端分眾化。

其實M型社會時代的來臨已經一段時間了,因此也帶動了很多經濟現象例如M型經濟以及M型消費等等現象,因此台北市的房價分眾化是可想而知的。

但筆者認為這篇文章有兩個地方可能需要做些修正:

1. 拿低總價、小坪數的首購族產品與豪宅產品相比較。

正常來說豪宅跟低總價住宅的購買者條件與購屋動機都相當南轅北轍,會購買豪宅者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會購買的原因以炫耀性質居多,也有些是為了節稅或是置產,但整體來說不太可能是純粹買屋自住。價格走國際盤,也就是說行情的比較傾向於與國際間的其他豪宅價格做比較。

而低總價住宅的購買者基本上就是一般的老百姓,買屋除了自住之外不太會有其他目的,身份地位或資金實力與豪宅購買者相差非常大。價格是走國內盤,行情的比較是以區域性或地緣性相近的地方或產品相比較。
因此拿這兩者相比較筆者是認為有點吊詭。

2. 不論任何地方的房價都有低中高的區別沒錯,但是可能要提供這些總價區間它所相對應的產品取向,也會讓購屋者比較清楚自己的需求與能力有沒有落差

如果今天購屋者真的是有購屋需求的話,就會去比較假如1500萬在大安區只能買電梯兩房的話,那一樣的預算能不能買到公寓三房,或是非要買到電梯三房的話那一樣的預算萬華區或是文山區買不買得到。

只要購屋者掌握了這些資訊,那也會比較清楚自身的購屋需求與能力有沒有落差,進而做出比較正確的購屋選擇

中價位物件的消失是個正在發生的事實,原因是因為房價的漲幅太大,但購屋能力並沒有相對幅度的上升所致,因此一樣坪數的物件才會變得越來越難買。

但是筆者認為與其在這個時間點上期待房價大幅下降這個不切實際的願望,還不如對於購屋的知識與行情多下功夫做功課,多瞭解房價與本身需求產品的對應關係,才會知道自己的預期與市場目前的狀況有沒有落差,進而做出理性的決策,這才是一個成熟的購屋行為